张桂琴,女,1941年8月生,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刘家庙乡范家圈村村民。
1958年,刚刚结婚的张桂琴便许下承诺,愿一生照料双目失明的小叔子孙凤海。67年来,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叔子,还在家庭变故中独自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长嫂如母”的美德。
一句承诺 开启半生守护
1958年,张桂琴嫁入范家圈村,彼时家中7岁的小叔子孙凤海自小双目失明,生活需要他人照料。在孙凤海8岁时,面对让他外出学说书补贴家用的提议,公婆犹豫不决。张桂琴看着年幼且行动不便的小叔子,心疼不已,坚定地对公婆许下承诺:“爸妈,凤海还那么小,生活也不方便,以后我们两口子管他,有我们一口吃的,也绝不会饿着他。” 这一句简单质朴的承诺,成了张桂琴此后67年生活的坚守。从那天起,她便开始精心照料孙凤海的生活起居,开启了漫长的守护之旅。
悉心关怀 诠释长嫂如母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张桂琴不仅要操持家中大小事务,还要照顾小叔子的日常起居。吃饭时,她会把饭碗和筷子递到孙凤海手中,并牵着他的手去触摸菜碗。
在张桂琴的悉心照料下,孙凤海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还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生活中,张桂琴对孙凤海的关怀无微不至。即使坐月子期间都会省下鸡蛋给小叔子吃;过年买新衣服,小叔子也必有一份;赶集买新鲜吃食,同样不会忘记他。即便生活艰辛,张桂琴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传承家风 凝聚家庭力量
多年后,公婆和丈夫相继离世,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她这个弱女子的肩上,但是她忘不了公婆、丈夫在临终前仍然反复叮嘱的话“一定要照顾好凤海”。她把这句话刻在了心上,在拉扯自己4个儿子长大的同时,更加精心地照顾着小叔子。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邻居们常常问她,没日没夜照顾小叔子苦不苦?她总是说:“习惯了,这不是负担,是责任。”目前,张桂琴的4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多次让她跟着自己过,但是她却说,我还是跟你们小叔住在这个老房子里吧,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在这里住习惯了,也能更好地照顾你们小叔的生活。
张桂琴用67年的坚守,践行着对家人的承诺,如今,她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也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传承了孝老爱亲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