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步山,男,195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信阳市商务局机关离退休干部。
1981年,胡步山的岳父因脑溢血突然病故,1985年唯一的儿子又在部队牺牲,两位最亲的亲人突然离去,使岳母的身心遭到严重打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心脏病、高血压、严重失眠一直伴随着她。随着岳母年岁增长,颈椎、腰椎、便秘等老年人慢性病不断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008年,岳母突发心脏病住院,因病情较重,经检查医生建议安装心脏支架,做造影后因体质原因,手术部位的出血一直止不住,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胡步山一个月不分白天黑夜守在医院,精心看护,终于使岳母转危为安,回家保守治疗。岳母生活不能自理,而此时妻妹需到武汉照顾外孙女,经过商量,最终由胡步山和妻子承担照顾岳母的责任。
岳母病情稳定后,胡步山很快便退休了,他主动担负起独自照顾老人的责任。妻妹提出轮流看护,却被岳母拒绝了,他知道老人想有一个固定的家,不喜欢“被轮流”。于是,岳母就在他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12年。
多年来,胡步山在照顾岳母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不断学习和总结护理医学知识,积累了不少专业经验,老人虽然卧床多年却没长一点褥疮。生活上他按照岳母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照料起居,尤其是生病卧床不起或住院治疗更是细心照料,不让老人有任何的委屈或不便。老人长期卧床导致身体僵硬不灵活,坐、躺时间长了都会累,他每天三点一线,从床上抱到轮椅再到藤椅,一天轮番搬动十几次。
2013年妻子到重庆照顾孙女,胡步山则留在家照顾岳母。2017年岳母的腰椎病患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他喂水喂饭喂药、端屎倒尿,直到岳母能坐起来。有人问,你不怕脏不嫌臭?他总是说:“人人都有老的那天,我就是要胜过儿子。”因岳母有严重的心脏病,他在床边安装了呼叫机,白天黑夜随时呼叫,随叫随到。深秋,天气转凉,他买来热水袋,寒冬腊月,又买来电热毯。春天到了,他把岳母搀扶到躺椅上晒太阳。多年的细心照顾换来了成果,近两年岳母的身体有所好转,气色一天比一天好。岳母经常说:“没有步山的细心照顾,我是活不到现在。”他说:“只要岳母能够开心一笑,自己就幸福满足了。”身教胜于言传,胡步山的儿子、儿媳妇也经常打电话问候,为老人买礼物,连他的小孙女都和太姥姥很亲,爱老敬老的家风延续下来。
12年来,为了照料患病卧床的岳母,胡步山放弃了一切应该享受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久病床前孝心坚”的感人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