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江,男,回族,1956年6月生,河北保定市直隶国术馆馆长兼教练。
2013年,白鹤江创办国术馆,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保定快跤。12年无偿奉献、分文不收,义务帮助上千名孩子圆了“摔跤梦”,培养出3名国家运动健将、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他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摔跤爷爷”。
武术世家的传承使命
出生于武术世家的白鹤江,自幼师从摔跤名家,曾是一名专业运动员,后开始经商。
“中国式摔跤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不能让它断了传承。”2013年,白鹤江毅然选择弃商从武,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建设武馆,义务教授孩子们摔跤课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武术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体魄,培养了他们的意志。
没有专业场地,他就亲手改造农具当训练器材;缺乏专业设备,轮胎、石锁就成了“土法教具”。操场北侧的砖房里,旧课桌整齐排列——这是他为放学早的孩子准备的“自习室”,训练间隙的西瓜冷饮,则藏着这位爷爷对“孙辈”的疼爱。村里人都知道,摔跤爷爷的武馆,早已不是单纯的摔跤场,更是孩子们离不开的第二个“家”。
三千多日夜的爱心坚守
“功夫是时间和血汗积攒出来的!”白鹤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的严格要求下,5岁的孩童会咬着牙完成翻滚训练,13岁的少年顶着烈日反复练习招式。更让乡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的是,十数载风雨无阻的坚守,让那些原本瘦弱、三天两头闹点小病的孩子,在武馆里一天天结实起来。个头蹿了,生病少了,眼神也愈发清亮有神,家长们无不感激:“多亏了摔跤爷爷!这武馆,真是给咱孩子‘摔’出了一副好身板!”
12年来,这座“土味武馆”培养出3名国家级运动健将、15名国家等级运动员,学员斩获全国赛事奖牌两百余枚。更让白鹤江自豪的是,许多孩子在这里学会了“摔跤精神”:11岁的刘辰滢两年内勇夺5枚全国比赛奖牌;11岁的杨晨好5岁习武,日夜苦练,凭借精湛的技艺崭露头角,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冠军奖牌2枚、河北省武术比赛冠军奖牌4枚;18岁的郭宇航从叛逆少年成长为立志报考体育院校的追梦人。
不分彼此的公益情怀
“来了就是我的孩子!”白鹤江的招生原则简单却温暖。他的武馆大门永远向所有孩子敞开——无论民族、性别、年龄或地域。
夏天他担心学员中暑,冬天挂念孩子受寒,自掏腰包添置防暑降温物品的模样,活脱脱一位操心不已的大家长。这份无私感动了整个村庄。农忙时,总有家长主动来帮忙修缮场地,毕业的学员常回馆里当志愿者。当被问及为何年近古稀仍坚持教学,老人抚摸着斑驳的石锁说:“看到孩子们在摔跤中强健体魄、找到自信,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如今,白鹤江依然每天清晨准时推开武馆的木门。那排砖房前新栽的白杨树已亭亭如盖,仿佛在见证这位老人用12年光阴写就的承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想学,中国式摔跤的火种就会永远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