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超德,男,布依族,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上肢创伤与修复重建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9年,擅长断指/肢再植显微技术及四肢复杂骨折脱位手术,在骨不连、骨缺损、骨感染及多发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25年获评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十佳医生”。
灯下淬技
当岑超德在显微镜下缝合细若游丝的血管时,导师的箴言总在耳畔回响:“骨科医生需有绣娘般的精准,更需哲人般的思辨。”在这个医学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他深知经验主义早已不足以应对挑战。因此,在完成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后,深夜的值班室便成为他深造的“第二战场”:手术衣的消毒水味尚未散尽,厚重的医学专著和权威的文献数据库已在灯下打开。从初执柳叶刀的住院医师到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师,白衣胸牌几度更迭,但镌刻在心底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从未褪色。无影灯下,他追求1.5毫米的血管吻合精度;值班室里,他追求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留下希望
2023—2024年,当接到前往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的任务时,岑超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威宁县平均海拔2200米,交通不便,蜿蜒的山路常使初到者感到晕眩不适,许多村民甚至需跋涉数小时才能就医。作为医疗帮扶专家,他深知肩负的责任不仅是救治病患,更要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实现可持续的“造血”功能。
帮扶期间,他全身心投入临床与教学工作:白天穿梭于病房与手术室,为复杂创伤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累计完成了80余台高难度手术示教,让当地医生直观掌握骨折微创手术、复杂骨折脱位规范诊治等关键技术;夜晚则带领年轻医生复盘病例,从精准把握手术指征、规范使用抗生素,到完善病历书写细节、培养临床思维,进行全方位指导。
帮扶期间,他曾救治一名被旋耕机重创小腿的村民。患者因大失血休克,合并重度污染伤口、粉碎性骨折及肢体血运障碍,面临截肢风险。紧急输血补液稳定生命体征后,岑超德带领团队分阶段实施彻底清创、骨折固定及自体血管移植重建术,最终成功保全患者肢体功能。出院时,患者紧握他双手,言语中难掩感激。
帮扶期间,他累计培训医务人员800余人次,接诊门诊患者850余人次,开展教学查房20余次、专题讲座20场、疑难病例讨论40余例,并成功引进3项新技术。他推出系列举措提升了科室的医疗质量:手术并发症与非计划再手术率有效降低,三、四级手术占比及微创手术占比显著提升。帮扶科室首次获批贵州省卫健委临床研究项目1项。2024年,岑超德获评威宁县人民医院“优秀帮扶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