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君,女,1973年11月9日出生于阜宁县阜城镇小街,1995年8月分配至大丰市南阳中学工作,2006年9月调到大丰高级中学工作至今,从事教育工作整整20年。
从教20年来,她始终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她的青春、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她连续十年受学校表彰,从学校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以来,一直以高分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和班主任”;她先后被评为大丰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大丰市优秀教师、盐城市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高考阅卷员”。
今年教师节前夕,廖丽君老师,因脑部胶质瘤破裂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坛。今年廖老师41岁,可她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不算大的两位数上,令人唏嘘不已。
廖老师住院前的一天上午,走路已感吃力,可上午学生做操时,她还是骑着电瓶车去看了自己班级的学生;下午,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身为备课组长的她,虽没有准时到,但还坚持到会并到最后会议结束;晚上,不轮到她坐班,她还是在办公室加班,找学生谈话、为学生制定高考目标,因为已到开学的第一周的星期四,这些工作第一周要办好,迟了效果不好,到下自修下时只谈了约一半学生,还有一半留着明天。可明天廖老师却住进医院,永远没能够再回来……
廖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心里只有学生,工作就是他的全部。
早晨,她早早地为学生们开门、打扫教室;中午,她放弃午休,主动陪伴学生们自习;晚上,她总是催促着学生们赶快回去休息。一点一滴,是那样细致而贴心,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上。
——学生陈新宇回忆说:“晚自习结束后,廖老师担心我们学习压力大,走回宿舍太辛苦,便用自己的电瓶车一趟一趟地把我们送回宿舍。我永远忘不了,坐在她电瓶车后座、轻轻倚靠着她的背,就像靠着妈妈一样,温暖、安心……”
——学生许迎玲说:“在学校浴室洗澡时,廖老师还给我搓过背,我们说说笑笑,就像一对母女般亲热。”
——学生夏银上学时受到廖老师许多照顾,对于廖老师的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那个在课堂上不苟言笑、私下却温柔可爱的老师妈妈,一辈子忘不了你给我买衣服、买日用品,把我当成自己孩子似的疼爱。”
——班长带着歉意回忆高二时往事:“一日早晨我与一位同学到办公室找老师有事,看到廖老师桌上摆着两只烧饼,我开玩笑说,早饭没有吃,廖老师随手拿了一只给我,‘我也要一只’另一位同学说,就这样我们就把廖老师带到学校的早饭给分了,廖老师或许空腹了整个上午。”
——现在读大三许曾康,她回忆说:“有好几次凌晨了,看老师qq挂着,便问老师怎么还不休息,出乎意料的是廖老师竟在做数学题目,说多研究题目第二天才好得心应手。”
廖老师的时间表总是被她的学生、她的工作塞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左右要到校,晚上10点左右才离校。廖丽君的父亲因癌症手术在盐城康复治疗时,想去看父亲她都是等到学生晚自习结束后,才请亲友开车将她送到医院,连夜再赶回大丰。她的一位亲戚就曾开车送她去过盐城。当时那位亲戚还曾“挖苦”说:“班主任多大的官,忙得看父亲都要半夜三夜走,半夜三更回?”当时,廖老师什么都没有解释,只是说:“不能耽误了孩子,明天他们还要早自习。”而今旧事重提,那亲戚有些对不住自己:“当时,她受着多大的委屈啊!”
冷建宇是廖老师的儿子。妈妈在的时候,冷建宇心里有着太多的埋怨,他埋怨妈妈把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唯独没有给他这个儿子。“从小学到中学,妈妈从没有给我辅导过功课,因为她总是在我睡着后才回家。即使节假日,也会坚持去学校。”妈妈走了,看到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望妈妈的学生和家长,他不再埋怨,终于知道:“妈妈爱我,但也爱她的学生。”
“廖老师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她关心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工作,讲课风格独特、分析透彻,深受学生爱戴,每年高三分班时,都有若干学生主动要求到她所在班级学习,弄得我们很难办。像今年,把廖老师由物化班转到物生班,才解决这一矛盾。”学校副校长俞惠萍这样赞赏廖老师。
老师心里装满学生,学生也爱戴老师。廖老师就是一位让学生超喜爱的一位老师。廖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其高度敬业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广大教师,他形象永远将活在老师和学生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