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民,女,41岁,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专科主管护师。作为一名15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认真工作,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新冠肺炎期间,主动请缨奔赴战场,驰援武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刘利民是蓟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专科主管护师,今年41岁的她,是有1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利民主动承担了发热分诊和接诊的任务,这个岗位要求经验丰富、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而且每天都要接触发热病人,有很高的风险,她经常加班加点,从未抱怨,严格确保零漏诊。她每天穿上防护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减少脱防护服次数,坚持少喝水少去卫生间。从大年三十开始,她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很晚才回家。
从第一批蓟州区人民医院“五朵金花”上阵前线,她就积极主动请缨,当集结号再吹响,她随天津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蓟州区人民医院52名队员一起出征武汉。她一直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终于如愿以偿了。2月20日下午2点,刘利民和她的战友们一起带着蓟州区委区政府的嘱托,带着父老乡亲们的和家人的祝福,奔赴战场,驰援武汉。
蓟州援鄂医疗队到达疫区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演练,作为一名有着18年护龄的老护士,她认真掌握疫情演练每个流程,并积极耐心指导年轻护士,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确保零感染,他们不断练习穿脱防护服,互相交流着经验。
刘利民和她的战友们分配的地点是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病房,主要收治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进入红区前,他们穿上层层防护服,互相检查,防止出现防护漏洞,然后立即投入到战“疫”中。
临床护理中,刘利民在与患者交流时为了克服语言沟通的困难,积极耐心地跟患者用手势和文字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烦躁和恐惧心理。她说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把病人当亲人、当朋友,让他们积极配合医生们的治疗,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这场“战疫”中,刘利民和战友们还要克服穿上防护服带来的胸闷、憋气的症状,为尽快适应这种低氧状态,他们尽量调整呼吸,放慢速度。她说:穿上防护服,就是战士,就是一名巾帼战士,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穿上“战袍”,要和看不见的“敌人”战斗。工作6个小时后,护目镜已经模糊,穿在里边的衣服已经浸湿过半,脱下防护装备的脸上留下了清晰的勒痕。
刘利民完成上班护理任务,下班后还有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她护理经验丰富,被选为楼层长,负责本楼层战友的生活起居。她为16名战友领取、发放物资和食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制定相关制度,并贴上温馨提示,让大家一目了然。不管多累,她都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入睡,在第一时间保持楼层的公共环境卫生,做好各项消毒处理工作。她每天还为上班的伙伴们配置好消毒液,保证她们下班后及时做好消毒处理,安全的进入房间休息。她的贴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2020年4月2号中午,刘利民随团队返蓟,得到了家人人民的热烈欢迎,看着长长的迎接队伍,她心中更坚定了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想法。在家休整两天后,她马上返回了工作岗位,来到隔离病房,重新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继续奋斗,负责疑似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她还承担了整个科室楼道和病房内的消杀工作,消毒处理患者的大小便,患者出院的终末彻底消毒,虽然身兼数职,但她始终尽职尽责,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4月19号刚刚在急诊下班,这时隔离病房紧急收治一名来自东北,去过武汉探亲、没有核酸报告的突发急症患者,刘利民又马上穿上了防护服,来到隔离病房,承担起值夜班任务。她和战友们一夜没有合眼,对患者进行伤口护理、胃管尿管的护理、后期下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患者伤口需要沙袋压迫,她还需要胃肠减压引流胃液,清理尿液、记录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闷热的天气和衣服让人心慌憋气,但她始终坚持着,直到4月22日,患者核酸检测阴性,病情稳定,护送他转到普通病房,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杀后,她才得以休息。
刘利民一直觉得,病人们把所有的希望和宝贵的生命交给自己,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托起生命的太阳,她用她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职责,用坚守诠释爱的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