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事迹:徐诚一,1959年9月出生于无锡,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他是一名普通老师,也是一名雕塑家,还是一名公益家。雕塑不像画画来得快,每一件作品就像他的孩子,是他每天一身汗、一身泥一点点雕塑出来的,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雕塑上。徐诚一人如其名,他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体现艺术家的社会影响与独特贡献。2014年来,自费翻制整理自已的重要代表雕塑作品《希望》、《行走阿炳》、《梅兰芳》等作品,完成雕塑捐赠40多件,足迹遍及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四川、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兑现全部承诺,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都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特别是对广大学生和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影响、传播了正能量。他还同步捐赠十多部出版的艺术研究学术专著书籍,在国内大中院校举办30多场艺术讲座,自费举办作品展和出版个人专著数,均列大学同行之最,他承诺在近3年,将捐赠数提高到100件。
祥细事迹:徐诚一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无锡建筑构件厂钢窗车间当了五年钢窗平窗工种的工人。198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享受“带薪上学”的国家补助优待政策,并荣获含金量挺高的刘海粟奖学金三等奖。作为政策的受益者,徐诚一深感自己有今天,得益于党和人民的培育培养,内心深处始终抱有对国家和人民一种强烈而朴素的感恩感激心理,他立志要勤奋学习工作以自己雕塑创作的艺术所长来回报服务社会。
雕塑就是徐诚一的生命。不同于油画、国画那样来的快,每一个雕塑,徐诚一都是亲自动手,一点一滴,一身汗、一身泥的精心雕塑出来。为此,徐诚一经常在工作室一呆就是一天,他的刻苦用功在江苏雕塑界与无锡美术界是出了名的。近十年间,他的学术专著出版与个人雕塑展次数是同行同事中最为突出的;其生活方式几十年如一日极其有规律,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学院上课、工作室雕塑创作,这种“三点一线”、被旁人戏称为农耕旧时代苦行僧的简朴生活,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在大学,徐诚一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与文艺事业的优秀老师,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获得过许多教师教学岗位荣誉;搞艺术,他一直坚守少有人问津与孤寂艰辛的雕塑创作,热衷于雕塑捐赠与筹划举办雕塑展览。
特别是在周围许多雕塑家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城市景观雕塑工程而疏于主题雕塑创作和展览,徐诚一作为雕塑家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一向谦虚好学,低调为人处世的徐诚一,总觉自己天资不高要笨鸟先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雕塑《希望》在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得银奖奖项等级(雕塑金奖已在全国美展中五届连续25年空缺),成为江苏雕塑与无锡美术在历届全国美展所获得的最高奖。
作为一名艺术家,徐诚一始终认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支持培养,离不开养育他的那片热土。在面对十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时,他这样说:“我们赶上这个好时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参展获奖,更多应体现艺术家的社会价值意义,考虑怎样回报社会服务于人民。如果一味专注于自我的成名成家圈内自娱就会脱离社会和人民,其艺术犹如水滴脱离于江海而枯竭,犹如泥土脱离大地而飘散。”徐诚一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雕塑相比绘画有它独特的功能与影响,雕塑可通过翻制的技术手段复制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得以传播。徐诚一常对朋友说:人生苦短,生命有限,艺术无限。一个人一生当中要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自然能源和劳动果实,作为艺术家怎样来回报社会的方式方法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公益家,徐诚一自觉自愿向社会捐赠雕塑作品,这是国内尚无先例的系列捐赠活动,其善举极富有创新性和典型性,短短三年,他就成功捐赠40多件雕塑放置到不同城市图书馆、校园公共空间,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这种具有当代艺术的公益性与公共性,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拜金主义流行,追求更多市场经济效益的社会背景下更具示范性与先进性。
徐诚一计划在这几年间要完成100件雕塑的个人社会捐赠,这是一项较具难度与挑战性的繁复工作。他在以无锡为中心,幅射到南京、苏州、常州、宜兴、江阴、上海、滁州、宝应、如皋、青岛、郑州、淮安、成都等十多个城市已完成了40余件雕塑捐赠,其作品的翻制成本需要花费较大的经费支出,每件翻制成型雕塑的后期拼接整修其工作异常艰苦,而且是旁人帮不上忙,只能由他自己来做。徐诚一在承担学院繁重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同时,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到此项工作中。这些年里,无论是严寒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暴晒,他在雕塑翻制作坊极其简陋杂乱的露天现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已是常事。为了热爱的雕塑事业,几十年间他每天坚持跑步晨练,从不把宝贵的业余时间花费在争名夺利与八卦娱乐上。他除了睡觉与锻炼,其余时间全扑在教学、创作、展览和捐赠活动上。
其实,徐诚一系列雕塑作品捐赠的实施起初并不顺利,一些受赠单位领导抱有不理解和谨慎的提防心理,认为当今社会存在缺乏诚信,唯利是图的现象,总担心在雕塑《希望》这件全国美展重要获奖作品捐赠行为背后存在潜在的商业利益目的。徐诚一在捐赠仪式发言时说:艺术家恰逢盛世创作展览条件优越,党和政府给予艺术家更多的政治待遇与社会地位。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在满足更多物质生活同时,对文化艺术消费的精神生活需求日趋迫切。我作为艺术家的学习成长深受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扶持,感恩回报社会理所当然。
作为一名党员雕塑家,徐诚一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社会各界给予他很多荣誉和好评,他在众多荣誉奖项中最为珍贵的是连续二次被评为江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徐诚一这些年已完成捐赠的《希望》、《阿炳》等系列雕塑,已成为无锡这座城市一道独特文化景观。长期放置在图书馆大厅,大剧院大厅。各校园公共空间的雕塑《希望》所塑造的山村女学童求救求学艺术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成为众多青少年学子奋发有为,勤奋学习的励志标识和人文坐标。雕塑家徐诚一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雕塑捐赠事迹,无愧于在 国内文艺界群体中具有先进性与标杆性的新时代好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德艺双馨的徐诚一,在艺术上他除荣获各种全国雕塑大赛学术奖近百项,其中,雕塑《希望》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金奖空缺),雕塑《行走阿炳》获中央电视台全国雕塑大赛学术奖。在教学上,他连续四个年度荣获江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学院年度贡献奖1次,专著《成一集》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2005年度学院年度贡献奖。今年三季度高票当选无锡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