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丽,女,中共党员,黎族,1981年11月出生,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牙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
韦小丽二十余载如一日,在基层医疗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护佑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初心如磐 踏上基层医疗征程
2000年,海南岛中部的群山之间,一个年轻的身影怀揣着梦想与使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韦小丽刚从卫校毕业,就回到了家乡,成为了村里第一位乡村医生。彼时的长龙村,医疗资源匮乏,没有专门的卫生室,仅有的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便是她行医路上的全部“装备”。回想起小时候,有时父母为了带自己去乡镇看病,需要拉牛车、骑自行车。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有能力的医生,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的现状。这份初心,如同种子一般,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支撑着她在艰苦的基层医疗环境中,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敬业奉献 翻山越岭守护健康
自成为乡村医生的那一刻起,韦小丽便开启了一段充满艰辛与汗水的旅程。二十余载的寒来暑往,她记不清自己背着药箱翻过了多少山头,走过了多少崎岖山路。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只要村民有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背起药箱出发。
在长龙村及周边,常住村民有2000余名,其中高血压患者158名,糖尿病患者138名,这些患者的日常随访管理工作,全都落在了她一人肩上。
她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各个村落之间,为每一位患者抽血样、测血压、血糖和血氧,详细记录数值,并耐心地嘘寒问暖。村里80多岁的阿婆,眼睛不好,阴天时几乎看不清东西。她每次去看望阿婆,都格外小心,生怕她走路摔跤。阿婆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仅凭声音就能认出她。“我虽然看不清脸,但我听声音就知道是小丽来了。”这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阿婆对她的信任与依赖,也是她多年来以心换心,为村民服务的最好见证。
除了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村里孩子们的健康也时刻牵动着她的心。从孕产妇管理,到孩子出生后的疫苗接种,再到孩子上学后的健康教育,她一路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在她悉心呵护下,村里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她也成为了乡亲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建言献策 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除去日常的临床工作,韦小丽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基层医疗领域,思考着如何为黎族乡亲们以及更多的基层群众做更多实事。
平时,她积极与不同地方的村医交流,了解情况,下乡时听到的百姓的忧与盼,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海南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她说出了自己对基层医疗现状的担忧,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她提出,面向基层村医的培训计划要因地制宜,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注重提高检查诊断效率。在乡村,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村医们常常面临诊断难题。例如一些常见疾病,本可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判断,但由于缺乏适配的培训,使得诊断时间延长,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她希望通过优化培训内容,让村医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她认为政策应加大对基层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挖掘更多年轻医疗人才。偏远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艰苦,对年轻医生缺乏吸引力。即便有医生愿意前往,也往往难以长期留驻。她认为,只有让乡村医疗岗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为乡村医疗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