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忠杰,女,1956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志愿者。
2016年,安忠杰加入“冬香好妈妈工作站”,9年来,她助人为乐的脚步从未停歇,先后调解矛盾纠纷1100余起,折返参与抗洪四天四夜,完成230多场宣讲,场场座无虚席……
老党员的“退休新岗”
今年69岁的安忠杰,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16年加入“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后,她的退休生活比上班还要忙碌:不到7点就匆匆出门做志愿服务,万家灯火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9年如一日,她分文不取却乐此不疲。街坊邻居问她:“老安,你天天早出晚归,又没一分报酬,到底图个啥?”她笑着回答:“图的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啊。”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她毅然关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三个文玩店。有人惋惜她放弃安稳收入,她却说:“钱少赚点没关系,能帮到人才最幸福。”
她把难处自己扛
生活的重担,并未对这位热心的老大姐格外宽容。她的儿子患上一种罕见病,两次大手术摘掉了他的脾、胆和一侧肾上腺,常年的化疗也耗尽了安忠杰家里的全部积蓄。如今为控制病情,儿子每月需要花费5000多元服用一种进口药,这更让她的家庭难上加难。
志愿服务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得知情况后,提出在3000多名志愿者中发起募捐,却被她拒绝:“您要是这么做,我就只能离开这个我一直当作家的地方。”拒绝了大家的帮助,她却偷偷地把房子和车子卖了给儿子买药治病。
张冬香得知后,埋怨她:“每次说捐款,你都嘴硬,说家里有钱,既然有钱,为啥要卖房卖车?老了连个住处都没了可咋办?” 她却朴实地说:“谁家还没点难处?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安忠杰即便自家难处重重,却从未停下助人的脚步。在工作站,她的“忙”是出了名的。2019年正月初十凌晨3点,看到志愿者群里急召志愿者晚上去群众家里调解家庭纠纷,安忠杰秒回 “我去”,回完消息,她便抓起棉衣往外冲。老伴在身后劝:“天寒地冻的,又下着雪,你眼睛高度近视,万一摔了可咋整?”她头也没回地说:“晚上调解必须3人同行,群众的事也等不得。” 那天,她和志愿者们一直调解到6点多,直到小夫妻握手言和。回程时积雪封路,出租车司机得知她们是志愿者,执意不收车费:“你们为大家忙活,我也该尽份力。”那一刻,她觉得所有辛苦都化成了暖阳。2021年7月,焦作市遭遇强降雨,本已坐车到郑州高铁站准备转车去兰州看望老父亲的她,看到群里征集抗洪志愿者的消息,当即请人开车折返,连夜赶到瓮涧桥下守了四天四夜,直到险情解除才离开。
用行动写下“奉献答卷”
调解纠纷是安忠杰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9年多来,她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100余起,成功率达84%。有些纠纷要跑十几趟,甚至遭人误解谩骂,一次为化解僵局,年近70岁的她急得要跪下来劝和,当事人被她感动最终达成和解。她自嘲着说:“只要能解开疙瘩,我这老脸不算啥。”2023年3月,她正陪儿子化疗,儿子因药物反应不停呕吐,她心疼得直掉泪。可这时她接到群众求助电话,说有家庭矛盾亟待调解,她咬咬牙,把儿子交给爱人照顾,匆匆赶去现场,直到双方和解才放心离开。
同时,为了宣传身边志愿者的感人事迹,高度近视的安忠杰,戴着1000多度的近视镜,经常贴着手机屏幕写稿件。眼睛累得酸胀流泪,她就滴点眼药水接着写,一篇稿子要反复打磨到深夜,她的双眼也因此经常布满血丝。9年来,她累计撰写宣传稿件1300余篇。为了讲好党史,年近70岁的她每天对着镜子练发音,常常练到口干舌燥。如今,她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宣讲党史230多场,把党的温暖送进群众心里,每场宣讲都座无虚席。
她活成照亮人心的光
其实,安忠杰身体也不太好,她患有乙肝大三阳,医生让她静养,但为了志愿服务她每天都要从6楼的家里爬上爬下,遇上半夜有急事,就摸黑一层层往下挪。常年的劳累让身体频频报警,她总咬咬牙抗一抗就过去了。直到几年前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她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被送到医院后,查出患上了初期肝硬化。可稍有好转,她又开始参与志愿服务,依旧满面春风,谁也看不出她是个病人。
“老安,你到底图啥?”面对无数次这样的询问,安忠杰的答案始终简单:“图的是帮完人心里踏实,图的是大伙儿笑着说‘谢谢你’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