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彧,男,1971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现任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和安徽的缘分,始于十几年前的一项先心病爱心工程。”陈彧介绍,当获悉安徽每年有两万多名心脏病患者,其中2/3都选择了去外省就医,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和精力上的压力时,他作出决定,“让更多老百姓能就近看大病,看好病,我觉得安徽是值得我发挥专业特长,去深度耕耘的。”
从2011年开始,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安徽省二院”)陆续选派医生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培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安徽省二院的技术支持比较早,双方合作也比较久,科室里的很多医生和我共同成长。”近年来,安徽省二院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陈彧就是其中之一。
从北京到安徽,从合作医疗到“留了下来”,这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医学博士,于2023年10月到安徽省二院任职,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的目标是全面提升该院心脏外科水平。
从合肥到灵璧
2024年8月,安徽省二院帮扶宿州市灵璧县人民医院,接连为两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两名患者系父子关系,父亲在劳作中摔倒晕厥,就医后意外发现自己隐藏了40多年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约35毫米,边缘紧靠下腔静脉,无法行手术封堵,且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就医。
得知患者情况后,陈彧亲自带队前往灵璧医院,并最终在该院为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在了解情况时,陈彧敏锐地发现患者12岁的儿子看上去十分瘦弱,听诊后发现孩子心脏有收缩期杂音,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先心病。择日,陈彧再次带队前往该院为患儿进行手术。两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指标及生命体征稳定。
从初创到成长
有了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正式成立。2023年10月,科室便在陈彧的带领下,完成了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来自合肥市长丰县的冠心病患者陶先生在安徽省二院检查后发现,其前降支近段分叉部位95%狭窄,属于高危病变。考虑到支架安放的远期效果不佳,陶先生随即接受心脏搭桥手术。陈彧团队在患者肋间实施6厘米小切口,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创伤。该手术历时仅2小时,术后1小时患者心肺功能就已恢复良好,可撤除呼吸机并拔除气管,这是传统冠脉搭桥手术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从无到有,在陈彧看来,科室的发展和团队信心的提升密不可分,而团队高昂的斗志则要建立在一台台手术的成功、一个个患者的痊愈之上。
从独放到齐放
在安徽,陈彧选择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术传播与技术培训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深入省内30余家地、县、市级以下基层卫生机构,帮助安徽2家县级医院填补技术空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希望通过做手术把安徽省内各级的医院情况了解清楚,起码让我知道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整个治疗链条上,还有多少的工作需要再努力去做。”陈彧说。
花费3-5年时间“蓄力”,在10年内建立一个稳定规模的学科,提高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从医疗到护理的综合水平,是陈彧的目标,在他看来,这是个“急不得”的过程。陈彧说:“一个外科医生使劲做手术,终归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他能建立一个体系,培训出很多外科医生,那他就非常了不起。不是北京医生在安徽就职就算下沉了,重要的是把技术留在这里,再深入下去、渗透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