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男,汉族,197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培训科科长,主任医师。
从医30年坚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院前急救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院前急救环境复杂,他不畏艰险,冲在一线,让众多患者生命重启,回归家庭。他积极倡导“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公益倡议,大力开展社会急救科普工作。他创立“120急救大课堂”公益项目,宣传推广公共场所配置AED,率先提出“构建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倡议,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成为挽救生命的英雄。他带领团队创新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水平提升和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陈志曾获中国医院协会第一届全国医疗急救临床技能大赛个人冠军、“急救状元”和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志愿者”。
无私奉献勇毅前行
无论是大型车祸还是爆炸塌方,陈志总是冲在最前面,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生机。日常急救,他曾跪在发烫的柏油路面、农村的田间地头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和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2019年在昌平区陡峭的悬崖上,他冒着凛冽的山风将满身鲜血的伤员带上直升机,平稳送到医院手术室。这是北京“120”首次使用绞车悬索实施的现场航空救援。
非典、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参加抗疫一线工作,处置并转运多例危重症患者。他刻苦钻研临床技术,获得第一届全国医疗急救临床技能大赛个人冠军、“急救状元”称号,他参与撰写全国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推广国际规范化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治技术,参与组织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28家国际认证培训基地,培养230名国际资质讲师,为全国培训临床技术骨干13000余名。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2025年春,一名乘客因心搏骤停倒在地铁站台上。工作人员迅速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并取来AED及时除颤,患者很快恢复了心跳。近5年,经过陈志团队培训的北京地铁员工已经挽救了16名患者的生命。他说:“只要参加急救培训,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挽救生命的英雄。”
2005年,陈志团队创立了“120急救大课堂”公益项目。2017年,他带领团队制定了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技术标准和教学大纲。他作为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组织52次“全国急救讲师骨干培训班”,举办8届“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带动全国“120”系统把“120急救大课堂”以“五进”形式在厂矿机关、学校广场、山区农村开展。20年来,他直接或间接组织开展急救培训受众逾300万人次,每年线上科普宣传覆盖3000万人次,急救知识累计覆盖超数亿人次,为提升全民急救素养作出贡献。
陈志配合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及地方台录制急救科普节目200余期,通过新华网等门户网站及《人民日报》等专题专栏发表急救科普文章。2020年春节,他录制9期《战疫情》科普专题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放;录制8部《身边的急救课》科普宣传视频,在北京地铁显示屏滚动播放。他把急救知识写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必修课当中,让急救培训真正走进了国家基础教育。
建言献策助力发展
“‘120’是生命热线,必须有个鲜明的视觉形象!”“AED是救命神器,必须一眼就能识别!”陈志参与设计全国“120”行业标志和AED标识。他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公共卫生政策相关建议30余项,参与制定10余篇院前急救行业发展文件草案。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出版医学专著和科普书籍19部,承担科研课题8项。他撰写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2023年,他策划提出“构建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倡议,已在全国4个省市试点,挽救100余名患者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