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兰,女,壮族,1989年5月生,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村民。这位“85后”壮族媳妇十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诠释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扛起照顾多位患病老人的重担,营造四世同堂的和美家庭,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等。2009年,她从云南远嫁宜城。家中八口人里,有失明的婆婆、重病的大哥和三位精神残疾的亲属,她毅然扛起孝老助老的责任。即便身怀六甲,仍坚持为全家人洗衣做饭。婆婆眼疾恶化时,她化身“人肉导盲杖”,每日搀扶其起居。三位精神残疾的夫兄,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重拾生活希望。十年间,她始终贴心服侍生活不能自理的亲属,用柔弱双手为这个家庭织就温暖的保护网。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孝老敬老美德扎根家庭。她坚信“教育是最好的敬老”,劝阻侄女好好学习,最终培养出家族首位大学生。如今在外工作的侄女,每月将半数工资寄回共同守护这个特殊的家。对精神残疾的夫兄,她独创“康复激励法”助二哥恢复劳动能力,让他从被照顾者变成家庭帮手。逢年过节,她总会备好礼物,让家人感受温暖。为更好地赡养老人,赵福兰夫妇潜心钻研养殖技术,创办家庭农场,年出栏仔猪400余头,还承包了百余亩土地。致富后,他们优先改善老人生活条件,购置医疗设备照料婆婆眼疾,为残疾亲属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安排体检。创新“家庭互助养老”模式,设立“敬老基金”,购农机助老,带动周边20余户困难家庭增收。其家庭设立的“爱心帮帮团”已吸纳50余名志愿者,开展助老服务300余次。其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推动当地建立起首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面对赞誉,她坦言:“孝敬长辈是本分。”从云南文山的少女到全国道德模范,赵福兰用十年坚守,演绎了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这位壮族媳妇用行动证明,孝道既是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她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人加入敬老助老行列,共同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
2025年9月,被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