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李遇梅

李遇梅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黄金阁社区居民」

  李遇梅,女,1969年12月生,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黄金阁社区居民。

  2019年,李遇梅的丈夫和女儿相继因小脑萎缩瘫痪在床,母亲因阿尔茨海默病致双目失明、生活失禁。面对家人三重病痛的重压,她自学护理技能,为家人制定康复计划,发明“时间管理法”照料3人,用超乎常人的毅力撑起变故的家庭。

  突遭变故 柔肩扛起千斤重担

  2019年的春天,原本是李遇梅人生中最接近“安稳”的时刻。她在四川省泸州市干疏通下水道的活计10余年,省吃俭用攒钱在老家古路镇上买了房,女儿李露刚大学毕业。

  然而,命运的改变来得猝不及防——2019年3月,丈夫被诊断出患有小脑萎缩,逐渐失去行动能力。面对丈夫患病后暴躁的情绪,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李遇梅总是耐心安抚,独自扛下家里所有重担。同年10月,李遇梅的女儿也被发现患有和丈夫相同的疾病,接连打击让李遇梅几近崩溃,但她深知“我不能倒,我要是倒了,这个家就散了。”

  医生说这个病没法治,但李遇梅依然不放弃,带着丈夫和女儿到四川北京等地四处求医,在得知暂无有效疗法后,李遇梅感觉自己的世界“天都快塌了”。这时,黄金阁社区的志愿服务帮帮团了解到这里情况后,前往李遇梅家中进行精神抚慰,给予她很多关怀。渝北区残联也多次邀请她参与各种康复培训活动,帮助她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家人。

  李遇梅开始像个陀螺一样转了起来,自学注射、按摩、艾灸等各种护理技能,每天坚持架着丈夫辅助站立练习走路,攥着女儿僵硬的身体不断练习下蹲,还要管好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2021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来到了李遇梅的家。自此,照顾母亲成了她生活中的又一个重要责任。母亲发病时打翻饭菜、撕毁被褥,女儿身体的逐渐萎缩,经常把屎尿拉在裤子上,丈夫因身体难受整夜不睡乱发脾气……夜深人静时,李遇梅一遍遍清洗收拾,阳台上永远晾着未干的床单、衣物,家庭的负担重重地压在她瘦弱的双肩。

  相守相依 用爱创造生命奇迹

  为同时照顾3位病人,李遇梅发明“时间管理法”:凌晨3时给丈夫翻身,5时起床收拾,6时做饭,7时给女儿、母亲穿衣服,趁母亲清醒时喂药,深夜等所有人睡下后再做其他家务。她还根据病情制定康复计划:用绳子辅助丈夫站立,带女儿做手指操,甚至学会针灸缓解疼痛。

  黄金阁社区党委书记牟祖静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有次家访看到她正用瘦弱的胳膊托着丈夫练习站立,汗水浸透了衣衫却始终带着笑,那种力量不禁让人动容。”

  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房成为李遇梅的又一个挑战。为延缓丈夫、女儿的肌肉萎缩,她坚持每日带他们外出活动。李遇梅家住2楼,距离1楼一共有36级台阶,单次出门需往返爬楼7次,“先拎15公斤重的折叠轮椅下楼,再分次将140斤重的丈夫、110斤重的女儿和失明的母亲背下楼梯。”

  6年时光,2万余次攀爬,楼梯的台阶边缘被磨得发亮,李遇梅的肩胛骨处也结出了厚厚的老茧。“左、右、左……”在李遇梅看来,36级台阶上的每一步,都是她与命运的无声较量。

  在李遇梅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下,丈夫的情绪日趋稳定,女儿能简单操作手机,母亲偶尔还能认出亲人。

  传递温暖 点亮文明道德之光

  在照料家人的同时,李遇梅还挤出时间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利用自己学到的护理技术,帮助其他病友家属,给他们开护理课,分享自己的经验。她还总是利用丈夫生病前使用的工具帮助周边邻居疏通下水道、为孤寡老人做农活、按摩、增配钥匙,不断用力所能及的平凡之举传递文明之光。

  “遇梅真是个‘热心肠’,自己扛着大山,却还想着帮别人修路。”邻居们提起她,总是赞不绝口。

  “小区的邻居们也都很好,遇到我带他们下楼的时候,经常都会帮把手。他们还经常给我加油打气,让我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听到邻居们的点赞,李遇梅则是有着道不尽的感谢话语。

  楼道口停放着的一辆破旧自行车,这是李遇梅的“专车”。在她心中,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是自己对生活不屈不挠的见证。6年如一日,李遇梅用言行让更多人看到,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总有一种美德永远鲜活。

李遇梅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 【李遇梅】同名的人物

    李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