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集贤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韦富良

韦富良

「白沙县青松乡子宰林场护林员」

  韦富良,男,1984年7月生,海南省白沙县青松乡子宰林场护林员。在海南霸王岭的茫茫雨林中,韦富良的故事与这片绿色秘境紧紧交织。清晨五点,当村庄还沉浸在梦乡之中,韦富良已经跨上摩托车,一头扎进山林。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韦富良家祖孙三代跨越数十年的坚守篇章。在韦富良及其伙伴的保护下,海南长臂猿由2015年的3群23只,增长到2024年的7群42只。

  三代接力 守护绿色家园

  韦富良的祖父、父亲都是普通的护林员,数十年守护着这片雨林。从小在雨林中长大的韦富良,对这片绿色宝库有着深厚的感情。2005年从部队退役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白沙家乡,投身护林事业。

  2006年,韦富良被分配到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子宰管护站,成为“天保工程”护林员。刚成为护林员时,韦富良就担任高峰管护点的小组长,带领组员管护2万多亩林地,其中他个人负责4787亩。在这20年的护林防火生涯中,他就像雨林的忠诚卫士,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任务。

  山火,是护林员面临的巨大威胁。“睡觉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韦富良对防火期的形容。2013年前后,盗采野蜂引发的山火频发,他12次冲入火场,浓烟裹挟的灼热里,护林人的身影如同移动的防火带。每年3月至6月的防火戒严期,韦富良与队员们在密林间布下“天罗地网”,与乡镇扑火队织就联防网络。20年间,他亲历了从“天保工程”护林员到国家公园守护者的身份变化,见证了巡山装备从砍刀绳索升级为红外相机,但刻进骨子里的警觉始终未变——雨林深处每声异响,都是牵动韦富良神经的警报。

  凝聚点滴 书写“追猿”长卷

  除了防火,韦富良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2015年,韦富良被抽调进入海南长臂猿大调查队伍。之后的9年时间里,他从兼职监测员成长为专职监测队员,每个月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追猿”。

  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能坚持下来全凭热爱,韦富良说:“我认为真正的热爱,就是靠生活和工作积累而来。”凌晨五点进山,找到海南长臂猿后,他一天的监测工作才正式开始。巴掌大的煮锅烹煮清汤面,单薄帐篷抵御山间寒露,蚊虫肆虐中保持漫长观测,是“追猿”常态,但他总说“长臂猿的快乐会传染”。他就像长臂猿的“贴身管家”,跟着这些林间“精灵”在茂密的丛林中穿梭,详细记录它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猿群个体数量、年龄、毛色、行为、食物、鸣叫时间,甚至连活动区域、选择的果实、粪便情况、猿群交往关系都不放过。这些数据,为海南长臂猿保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关键资料。

  在“追猿”的过程中,他有一个特别的发现:自己穿越林间的速度变慢了。但这不是因为他体力下降,而是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植被越来越茂密,生境不断向好。看到这些,韦富良打心底里高兴,他说:“感觉它们天天挺快乐,我现在最希望它们能健康成长,栖息地不断扩大,种群越来越多。”在韦富良及其伙伴的保护下,海南长臂猿由2015年的3群23只,增长到2024年的7群42只。

  风雨交加时,他在山林中巡查;烈日炎炎下,他在追踪长臂猿。韦富良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践行着对保护事业的执着。祖孙三代的护林缘,是代代相传的守护信念,在雨林深处,书写着动人的绿色篇章。

韦富良相关资讯: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 【韦富良】同名的人物

    韦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集贤名人网 www.21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61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