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喜,男,1961年3月生,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上街社区居民。吴欢喜热爱陶瓷文化,他精心撰写独特的讲解词,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讲解风格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他围绕古镇风貌、制瓷工艺、风土人情以及理论宣讲等内容,拍摄制作了700余条短视频。这些视频获得了网友近37万次的点赞,他也因此成为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红”讲解员,成功从昔日的修鞋匠转型为如今的“讲瓷人”。吴欢喜曾获“陕西好人”等荣誉。
与陶瓷结缘
吴欢喜的故事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他与陈炉陶瓷厂工人李菊凤结缘,随后便定居在陈炉古镇。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修鞋匠,每天都在妻子工作的陶瓷厂门口忙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耳濡目染,渐渐对古镇的陶瓷文化和历史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并未消磨他对古镇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播古镇文化的热情。每当看到外地导游带着游客参观,用略显生硬的方式讲解古镇的历史和陶瓷文化时,吴欢喜心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遗憾。他深知,这些故事和传说背后,承载着古镇千年的智慧与魅力,需要以一种更加生动、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解,让更多人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韵味。
源于心底的热爱与责任感,驱使吴欢喜走上了义务讲解的道路。在妻子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一些较为专业的陶瓷制作信息,后来逐渐深入了解陶瓷文化,从一个对陶瓷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能够熟练讲述古镇故事的“行家”。1997年的一天,一个外国旅行团来到陈炉古镇,热心的吴欢喜主动为他们义务讲解,得到了游客们的肯定和赞赏。从那以后,他做讲解员的念头愈发强烈。
独创讲解方式
为了成为一名专业的讲解员,只有初中文凭的吴欢喜开启了自学陶瓷知识的征程,他付出的努力是寻常人的好几倍。他秉持着“爱一行,专一行”的态度,认真查阅古籍资料,走遍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拜访镇上的每一位陶瓷技师。为了更好地讲解,他苦练普通话,精心编写讲解词,最大程度地挖掘和还原背后的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写出了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讲解词。他不仅全面掌握了古镇的陶瓷文化和历史知识,还站在游客的角度反复打磨讲解词,力求让每一位听众都能有所收获。他深知,面对不同的游客群体,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讲解方式。于是,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讲解策略,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艺术家、写生团队,都能在他的讲解中领略到古镇独特的魅力。
为确保每一次讲解活动都能顺利开展,从方案制定、备课到接待服务,吴欢喜都亲力亲为。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大家称他为“陈炉古镇第一讲”。经过不懈努力,2012年,他终于正式成为陈炉古镇的全职讲解员。
讲好家乡故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吴欢喜意识到,传统的口口相传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于是,他注册了视频账号,尝试用短视频来讲述古镇故事。没有专业策划、拍摄、剪辑和运营团队的协助,他仅凭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在五年间自学并拍摄制作了700余条短视频。这些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古镇风貌、制瓷工艺、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视频在网络上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转发,有效提升了陈炉古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作为一名讲解员,吴欢喜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是讲述精彩的耀瓷故事,更要传承千年的炉火精神。因此,他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参与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生动宣讲,身体力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还担任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员和校外辅导专家等多重角色,积极传递文明交通理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陈炉人的担当,为古镇的文化传承和文明创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吴欢喜说:“粉丝量的增长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与支持。讲好家乡故事是我的使命。”从一名普通的修鞋匠到古镇文化的传播者,吴欢喜奋斗的足迹,每一步都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